top

潤泰精密材料

年收55億,水泥到木門都會做!潤泰材如何收服工地師傅、4年翻倍營收?

2024 / 06 / 10



建築工地缺人手怎麼辦?創新建材也可以是解決方案。潤泰精密材料(下稱潤泰材),開發的預拌式泥作砂漿──泰固美特耐(下稱美特耐)由於能有效減少現場施作人力,近 4 年銷售噸數與營收已翻了 2 倍以上,且仍在潤泰材 3 座廠房全數訂單滿載,是近年來潤泰材的主要成長動能,更因此成立亞洲最大規模乾粉砂漿廠。

潤泰精密材料執行副總經理林依潔解釋,美特耐屬於裝修階段的打底材料,是在水泥灌漿與油漆之間銜接的特殊建材,在工廠出貨前,就預先抓好比例和拌勻,現場師傅拆封後,僅需依照固定的配比,加水就能直接使用,顛覆傳統泥作需由「師傅工」判斷水泥、砂與水的調配比例,使得品質不一,也因為就地攪拌,易使案場髒亂的缺點。「我們希望把材料做得更精進,不管什麼人來抹,做出來的結果都不會差太多,」林依潔分享產品開發經驗。

「我們會刻意在產品裡面做防呆機制,讓人使用上更friendly(友善)」潤泰材為了把控品質,在研發上抓準材料比例,要讓操作人員加到固定的水量才能使用,例如水還不到一定程度就會變得很難攪拌,加過頭又會瞬間化掉,以技術克服環境和人為的不穩定性。

預先製造的研發精神,有效降低作業量,打出好口碑
講起美特耐的緣起,現場一同受訪的潤弘董事長李志宏(參如下編按)表示,「預先製造」一直是產品開發的重要元素,早在 20 多年前集團就預見缺工趨勢,彼時北歐國家更早面對到此議題,因此從芬蘭引進美特耐的配方並加以改良。而潤泰旗下另一企業潤弘也推出「預鑄工法」,先在工廠把樑柱都做好再運到施工現場組裝,包含大潤發、台積電的廠房都採用此工法。無論預鑄工法或美特耐,特點都是「事先準備好再出廠,將現場的作業量壓低」。

但要順利在現場施作,還得說服工地師傅,林依潔回憶最困難的,是這些師傅就像專業咖啡達人,而美特耐就像品質不輸手沖的三合一咖啡,如何說服師傅選擇速成便利的選項,是一大挑戰。因此「研發人員就去蹲在師傅旁邊,看他的習慣、要抹多大的面積,因為要做下一道工序,就是要去記錄習慣與時間,」協助將材料施作比例調成師傅合用的樣子,只要實際用過、有了好口碑,師傅會主動向同業背書新產品的優點。

量化定義感受與狀況,開發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
此外,「以前就是一套材料打天下,但到了潤泰材,才很精細的去分哪個地方應該用多少比例的泥作,」例如牆面會要求細緻度高一點、地板則需要貼磚、窗戶有縫隙,這些不同之處會顯現在水泥、砂跟水也需要不同的比例,林依潔表示,這些細微的差異便是能做出差異化的地方,因此以美特耐為延伸的建材高達近 60 種,針對各式建案需求,能盤點出完整的材料組合。

為何潤泰材有能力持續研發材料?一是經由售後服務得到客戶回饋,發現每個施工環節對材料有哪些不同的需求,促使潤泰材將產品線細分,以滿足各種施工場景。「要把客戶的需求明確定義出來,想辦法把原本講不清楚的地方量化,才有辦法發展一個符合定義的產品,」林依潔補充。例如有客戶反應塗抹時不黏,就要追根究柢,是在哪個階段發生?具體感受跟狀況如何?而作為潤泰集團的一環,也會收到商品開發的需求,因此潤泰材將自己定位為供應商與問題解決者。

潤泰材不僅為客戶解決自家產品問題,即使問題出在其他產品,公司亦願意主動協助排除,與客戶建立良好的長期合作關係及互信基礎。此外,對於每一批產品,都建立完整的履歷紀錄,一旦發生問題便能快速追查原因,確保產品品質的可追溯性。

林依潔表示,研發人員平常的訓練,是在開發一些很特殊的機能性設備,譬如強度很強的水泥,或是非常防水的材料,主要是找出每個功能重要的比例,當有新專案要開發時,就能借用這些經驗,集合到新發明中,「我們的 know-how 在於這些配比,別人就算拿到了這些原料,後面也不一定做得出來,」李志宏比喻,潤泰材就像中藥行,當大家有疑難雜症,只要依序抓出不同藥草,就能調配出一帖良藥。

研發環保材料、跨足建材代理,開創第二條成長曲線
潤泰材已經切入了自己的利基,但從產業面來看,水泥市占上拚不過台泥、亞泥,「水泥很難去做差異化,它的變化不會太大,只要品質穩定,且台灣對水泥的市場需求也不太會增長,」李志宏指出,面對這樣的產業背景,首先必須悉心為顧客規畫符合需求的建案,下一步朝向淨零碳排,開發低碳水泥,此外正在開發以回收玻璃製成輕質微珠的環保材料。

從服務客戶中,林依潔又找到了新的機會。客戶回饋覺得門很容易變形或受潮,且由於目前美特耐的產能已滿載,林依潔表示「大部分的建設公司也都是我們的客戶,能夠再成長的機會有限,」因此潤泰材亦從去年開始跨足建材代理事業,將日本唯一上市的木門品牌 NIHON FLUSH 代理進台灣,希望能養成下一條成長曲線。

「當我們想要開發某種新的概念,就要去教育客戶、建設公司、營造廠,這個東西好在哪裡,你不能只是一直賣東西給他,重要的是概念。」而新產品面市前,必會先拿到集團試用一段時間,以說服顧客產品的安全性,也因為集團的資源,使潤泰材更有宏觀的底氣。將龐然的工程以工藝的等級細究,走出別於其他材料商的路。

想辦法把講不清楚的地方量化,明確定義客戶需求。

林依潔
1978 年生,台北科技大學生管所碩士 。2003 年進入潤泰集團,起初在集團的潤安機電公司服務,後來依序調任至潤弘精密工程、潤泰精密材料,2023 年接任潤泰精密材料執行副總經理。

潤泰精密材料
成立時間|1992 年
員工人數|約330 人
營 收|2023 年合併營收 55.01 億元
營業項目|主要業務為水泥、預拌式泥作砂漿、室內裝修,於 2023 年跨足建材代理。


文章來源:2024年6月10日 經理人